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娉塔河 [行前筆記]

本篇筆記按 Take a Walk 書中 pp.232--266 寫成。又菁提供。

這條路線的英文名字是 Larapinta,澳洲北領地公園署 (PWSNT: 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 of the Northern Territory) 在愛麗絲泉 (Alice Spring) 西邊的「西麥當勞山脈」(West MacDonnell Range) 開發的一條「國家級」長途健行路線。東起愛麗絲泉,西至桑德山 (Mt. Sonder, 1380m),全長 223 公里,分成 12 段。1988 年開始籌畫,2002 年完工啟用。路線連接了幾個分散的國家公園,並且穿越幾塊為了建造此路而買下的私人土地。

愛麗絲泉幾乎就是澳洲的地理中心,是碩大「澳洲內野」(Outback) 的核心城鎮,也是縱貫鐵路 (Ghan) 和縱貫公路 (Stuart Highway) 的中點 (兩條路都有 2800 公里長)。那條鐵路「幹」線是國際著名的鐵路,本身已經是一個澳洲的旅行目標。名稱其實來自於「阿富汗人」(Afghan) 的簡稱;以前,澳洲內野以進口的阿富汗駱駝為主要交通工具,幫忙趕駱駝的人,也是從阿富汗雇來的專業工人。

Larapinta 是 Finke River 的原住民名字 Lhere pirnte 的音譯,意思是「鹹河」(Salty River),其實是一條惡水。沒錯,這整條健行路線,看的就是澳洲「內野」的荒涼、的空曠、的窮山、和惡水。我取此名的音和義,譯為「娉塔河」。澳洲官方的中文翻譯是「拉拉平塔」,他們認真地向全世界推銷這條長途健行路線,還為它寫了中文網頁 http://www.australia.com/zht/itineraries/nt_larapinta_trail.aspx。一個好地點,或者任何一個好主意,都值得一個好名字。所以,我拒絕後面那個俗氣的名字。

前述之原住民,指的是「西阿蘭達」族 (Western Arrernte,又寫成 Aranda 或 Arunta)。此族出了一位國際知名的原民畫家 (indigenous Australian artist),名叫亞伯‧那瑪吉拉 (Albert Namatjira, 1902--1959),部分作品收藏於澳洲國家畫廊,可上網 http://www.nga.gov.au/Namatjira/Gallery.htm 瀏覽小幅的縮影。畫中的氣氛,其實就是「娉塔河」健行路線的意象表徵。是故,這條路線,差點就要取名為「那瑪吉拉」。

這條路線「美」嗎?這要看諸位行者對「美」的定義了。我想,對大部分的台灣同好而言,它可能非常不「美」。所以,我其實不太敢向大家推薦這條路線,而幾乎想要自己一個去走。想像你連續兩週看著同樣廣袤無邊的荒野,在那絕對孤寂的天地之間坐臥行止,那感覺可能跟連續兩週看著同一面牆壁,有著一樣的效果。所以,不是具有「面壁修行」的心理準備者,可能不適合貿然走入這條路線。(又菁的估計是:四天,就會開始受不了。)

可是,澳洲當局宣稱這是全澳最經典的路線,國際同好也將它列為一流路線,想必有其值得之處吧?而我認為,「娉塔河」路線,是澳洲「內野」的代表。

「娉塔河」全線規劃了 19 個營地,如果按照這個設計進行,全程要走 20 天。但某些營地非常靠近,如果不安排為「休息日」,則可以勤勞一點,越過不停。

為了節省天數,我打算跳過前三段,設法搭車直驅史坦利峽谷 (Standley Chasm,名字來源於愛麗絲泉小學的首任女校長)。這樣大約跳過了 62 公里,直接從第四區開始健行。而乘車抵達史坦利峽谷的當日,有半天可以遊覽此峽谷,據說是西麥當勞山脈中最驚人的峽谷,兩面一百公尺高石英岩牆之間,夾著一人寬度的谷。

第四段有點硬,全長 18Km 升降 400m。途中有一處景觀很好的營地 (Brinkley Bluff),但是需要背水。為了避免背水,我打算以 10 個小時,一日趕完全程,直達 Birthday Waterhole,在一片地質古老的砂質河床上紮營。

第五段分兩天走。第一天 6 小時到 Fringe Lily 溪畔紮營,順流而下可以找到一些水潭。Fringe Lily 據說叫做「異蕊花」如圖。次日只有 5 小時,走到 Hugh 峽谷,據說路不太好走。此營地有溪水也有國家公園管理的水箱。

第六段主要是一片平坦的谷地,兩天涵蓋 31Km。第一天走到 Rocky Gully 營地,有溪流也有兩個水箱。第二天走到有停車場的 Ellery Creek。找到支援的公司之後,我打算在此處補給一次,預先存放之後的糧食和燃料。

第七段可以一天走完,緩起伏,走進一個古老內海的海床,有很特別的地質和植物。穿越一片私人信託的土地。有一條短支線,走去欣賞峽谷內的一口看天池,並攀上一個展望點。今晚的營地由一口井汲水,那種用手壓的幫浦,好久沒在台灣看過了。

第八段的長度類似前一天,將會看到一個古老的隕石坑,當初撞成直徑 20 公里的坑。也有一條支線走去展望點。從今天起,會看到比桑德山更高的 Zeil 山 (也只有 1531m),是北領地的最高峰。此路線不會走去 Zeil 山。今晚的營地在一座所謂的「瑟蓬坦農舍」(Serpentine Chalet),1960 年代開墾,還建了水壩;現在改成公園了。

第九段深入西阿蘭達族的聖地。一個來回 8Km 的支線,走去參觀原住民的赭土窯 (Ochre Pits),據說要早出發,以便趕上朝日來拍照。這一段需要走兩天,可能是因為第一天參觀了赭土窯吧。中途站叫做瀑布峽 (Waterfall Gorge),但其實它可能乾涸,也可能氾濫而不能紮營。所以,這一天很「刺激」,需要隨機應變。次日也是個苦日子,有陡坡要克服,但是將會獲得 360 度的展望;望什麼呢?如大海般波濤洶湧而四面無垠的,土地。下降之後,一種稱為 bloodwoods 的植披出現。今晚走進一個大營地:奧米斯頓峽谷 (Ormiston Gorge),有沖水馬桶和熱洗澡水。從營地有一條「鬼膠桉步道」(Ghost Gum Walk) 走去展望點,據說值得走上去拍攝日出。如果價格合理,打算在此第二次補給。

第十段可以說是半個休息日,只需 4 小時可以走完。今天會看到兩條支流會合之後向東而去,那就是西方人命名為芬克河 (Finke River) 的娉塔河,這條健行路線的名字來源。她是澳洲最大的沙漠河流 (690Km 長),也號稱是世界最老的一條河流 (一億年)。順流而下,會進入 Glen Helen 峽谷,谷內有一座芬克流域內唯一的永久水潭。

第十一段有一座中途營地,但是我打算直接穿越,以九小時的一個長途日走完。7K 後可能需要涉水渡河,然後有個 400m 的山丘要翻越。山頂可以看見北方有一列巨大的花崗岩圓丘,東南方的 Glen Helen 峽谷,和芬克河的北側支流 Davenport 河谷;天際線當然是桑德山。下降至中途營地 Rocky Bar Gap 之後,完成了困難的 13Km,剩下簡單的 12Km。走入平廣的桑德山南側山谷,有小徑登桑德山,但是不要跟。最後進入「紅河谷」(Redbank Gorge) 停車場,許多觀光客直驅此處,當日遊覽紅河谷或桑德山。

如果一天趕路走完第十一段,可能就沒有時間岔去探索紅河谷。但是,此探索需涉水,更可能需要游泳。而河水據說「苦寒」,切忌單獨行動,而且要留意失溫現象。所以,就我個人而言,這不是一個適合我去探索的支線。

第十二段,最後一段,其實就是輕裝來回桑德山。如果時間容許,也可以在這一天探索紅河谷。理論上,今天下午應該約好回去愛麗絲泉的接駁車。如果人少,這一趟車可就相當貴啊。除了偏遠以外,別忘了這可是一條單程 250 公里的道路啊。可以有多少人分攤車錢,就得靠緣分了。如果途中不能聯絡,又怕誤了接駁車,不妨多排一個預備日。

以下是行程計畫摘要。

  • Day 1: 雇車由愛麗絲泉到史坦利峽谷
  • Day 2: 第四段
  • Day 3,4: 第五段
  • Day 5,6: 第六段,補給
  • Day 7: 第七段
  • Day 8: 第八段
  • Day 9,10: 第九段,補給
  • Day 11: 第十段
  • Day 12: 第十一段
  • Day 13: 第十二段,回程
  • Day 14: 預備日,或者預定這一天回程


桑德山的名字來源是德國植物學家:奧圖‧威漢‧桑德 (Otto Wilhelm Sonder, 1812--1881),命名者是此區的重要人物吉爾斯 (Ernest Giles, 1835--1897) 的探險贊助人。吉爾斯出生於英國,15 歲移民至澳洲阿得雷德,後來成為發掘「內野」的最重要探險家。著名的艾爾斯岩也是由他發現,再由贊助人命名的。

娉塔河的健行計畫,長達兩週。整個旅途,如果以三週再加兩天來算,有 23 天。扣去飛行至少兩天,在健行以外只剩七天。可能需要兩天的內陸車程,兩天在愛麗絲泉做準備。剩下的三天,可以安排一趟烏魯魯岩旅遊,用「觀光」的方式進行。

以下是一些備忘的英文單字。

  • red gum: 小兒苔蘚,或者是一種紅木桉的別名
  • cycad: 鐵蘇
  • invertebrate: 無脊椎動物
  • scree: 小石子
  • bluff: 懸崖
  • gully: 沖溝
  • conglomerate: 礫岩
  • mulga: 澳洲北部的原生植物,可能像含羞草
  • possum: 袋貂
  • stile: 旋轉柵門
  • dolomite: 石灰岩
  • galvanized: 鍍鋅的
  • mallee: 小桉樹 (澳洲特有低矮長青樹)
  • bloodwood: 各種紅心或有紅汁液的樹,在澳洲可能特指紅木桉
  • ghost gum: 鬼膠桉,也是澳洲特有木,圖片
  • spinifex: 有刺的草 (澳洲特有)
  • cypress: 柏樹
  • boggy: 沼澤
  • gravel: 砂礫,碎石
  • veer: 轉向
  • bitumen: 瀝青
  • tributary: 支流
  • wallaby: 沙袋鼠
  • pastoralist: 牧羊人
  • corkwood: 栓木或其他類似的輕木
  • fodder: 牲畜的糧秣
  • witchetty bush: 澳洲中部的沙漠植物,沒有葉子而是「葉狀莖」,參閱 PDF 文件
  • hypothermia: 失溫
  • catchment: 集水區